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汉末三国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末三国志》第021章 失败之因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和其自身有着莫大的联系,马谡的失职并不是主因,诸葛亮作为主帅需要承担第一责任。

但《三国志·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也就是表示马谡最终成功逃掉了,可能并没有死。

在其本传《三国志·马良传》(马谡的记载附在马良的传内,没有单独立传)还有第三种法:“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表示马谡是在狱中病故,而不是被处刑的。

综合而言,马谡被诸葛亮直接处刑而死的概率最大,但不是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三国志·马良传》可以是马谡的本传,是最直接记录其生平的记录,里面的记载一般都是直接为人所采纳的,却记载马谡是病故,而不是被处死,就已经很矛盾了。

而向朗则因为马谡之事被牵连,有可能马谡曾经逃过,但没有跑掉,后来又被抓回去了。

【失败之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虽然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导致兵败,但他还算不上第一责任人,这次北伐失利,不仅马谡在街亭一处战败,赵云、邓芝在箕谷失利,高翔军队又被郭淮在柳城所击败,三路兵败,全线败退,只能是诸葛亮指挥不利。

就单看街亭之败,诸葛亮也有着直接的责任,要明白一马谡并不是军中宿将,他能成为街亭主帅是因为诸葛亮力主的。在这次北伐之前马谡先是担任刘备的从事,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多在政务上打磨,在军事上没有任何的建树,这次北伐甚至有可能是马谡第一次领兵,然而街亭位置重要,诸葛亮却把如此重任交给了新人马谡,致使兵败,所以不是诸葛亮的责任,是谁的责任!

句不好听的,诸葛亮派新人马谡上前线,从某种意义上来就是害了马谡,要知道得知蜀汉北伐后,曹睿第一时间就将夏侯楙调离了长安。

街亭之战,在人选方面诸葛亮选择新人马谡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魏延、吴懿等人作为军中宿将,都是要比马谡更好的人选,诸葛亮在这此时选择马谡,其实冒的风险已经不比出兵子午谷低多少了。

马谡在街亭的失利,其实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张郃作为曹魏名将,而马谡新出茅庐,结果不言而喻。

不过从这次曹魏方面的反应速度来看,如果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策略出兵子午谷可能更讨不了好,曹睿方面的反应可以非常的重视和及时,在宛城的司马懿并没有出动,就已经击退了诸葛亮,如果魏延出兵子午谷,极可能羊入虎口,一去不复反。

【影响】

诸葛亮此次北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在襄樊大战后,蜀汉集团第一次对曹魏的大规模进攻虽然功败垂成,但也影响巨大。

本来刘备死后,蜀汉经过多次多次打击,已经落入颓势,对于曹魏威胁大减,所以哪怕诸葛亮来到了汉中,洛阳对此的反应也不大,认为蜀汉已经无力侵边,然而诸葛亮就在此时大举北伐,出人意料之外,曹魏震动,三郡望风而降。

虽然最终曹魏大军击退了诸葛亮,但洛阳对于蜀汉的威胁也开始重新评估,本来以孙吴为主的洛阳朝廷开始将目光由东南逐渐转向了西南,蜀汉再一次开始取代江东,逐渐成为曹魏的头号大敌。

对于蜀汉而言,本来第一次北伐借助奇袭的优势,有希望取得重大战果,然而因为诸葛亮指挥失当,曹魏反应迅速,蜀汉三路均败,最终无功而返,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

在损失方面,虽然街亭、柳城和箕谷皆败,但因为王平、赵云等人的得力发挥,蜀汉总体的损失并不大,谈不上伤筋动骨,事后甚至有人劝诸葛亮再次发兵。

总体而言,对于曹魏来,他们抵御诸葛亮此次的进攻,并且加强了雍、凉一带的防御,而蜀汉方面虽然兵败,但保留了实力,可以很快重整军势,双方这次战斗只是初战,可以预见蜀汉和曹魏方面在陇右乃至雍凉大地上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