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近的未必近,远的却未必远。"易青此时显得比四十多岁的李恩华更加成熟淡定,似乎要开始讲起哲学来一样,他拍了拍自己的膝盖换了个随意点的姿势,道:"镜花水月很近,可是永远得不到;神交关山最远,可是近过了同床异梦。"
"...奥斯卡对于我们,就是镜花水月!"易青肯定的说道:"假设奥斯卡只是凭电影技术、商业效益、艺术境界、人文内涵这些指标来评奖,那么我们当然决不畏惧,哪怕真是水平不如美国和其他国家,也要尽力一试。可是事实上呢?他们能在全球转播上把《无间道》说成是日本电影,然后连句公开道歉的话都没有;就算有一部中国电影真的能超过所有的参选电影,你还真指望他们能公平公开公正的把小金人乖乖交给中国人?"
"...奥斯卡能否垂青中国电影,决定的根本不是或者不全是参选电影作品本身的质量和水准。这是一个关系着整个西方的影业系统利益分配的问题,他们愿意让中国进来分一杯羹吗?这更是整个西方系统是否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有政治因素、更牵涉到商业利益,中国和西方之间有这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你说人家为什么要把发财扬名的机会乖乖送给我们?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选择了这条路线,所有的主动权就全捏在人家那里,我们得乞求上帝,美国人要象他们向世界宣传的那样真的是绝对公平和民主的,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无用功。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一天,我们和其他欧洲、亚洲国家的影业实体把整个美国市场都瓜分了,又能怎么样?美国人只要一套政策出台,比如也搞个类似我们国内的限制进口份额制,或者把外来电影的税率提升到我们利润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到时候还不是要乖乖撤资?"
"...我不敢说中国电影永远拿不到奥斯卡奖,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拿到了,必然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实力使他们不得不尊重我们;又或者是他们在商业利益上跟我们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象现在这样,中国电影永远只能是提名而已。"易青总结道:"所以我说,奥斯卡对于我们来说是镜花水月。与其在这里一年又一年的把我们的血汗钱不停的填进去,乞求美国大人们能良心发现给中国电影一个奖帮助我们开拓全球市场,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回到国内从基层建设开始----兴办艺术教育、投资基础建设、普及电影知识、提高全民艺术素养、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完善院线机制和审查机制...虽然烦琐艰难,但是每一件事都是扎扎实实为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
李恩华仰着头默默的想了一下,他有点身在局中,当局者迷,脑筋转不过来;一方面由于他常年在美国,另一方面也是更是因为他对孙老爷子一生崇拜,已经到了有点迷信的地步,他从来没有在心里质疑过恩师的判断分析,此时突然听易青说出了这么多相对老师的观点而言近乎颠覆性的见解,一时间真的有点茫然。
易青察言观色,知道李恩华正在犹豫和思索,忍不住又加了一句,道:"如果孙老师此时还在世,他能亲眼看到整个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能够看到中国人快速提高的消费能力和整个中国市场今天的蓬勃潜力,我想他也会欣慰的同意我的看法,改变初衷的!"
最后这几句话令李恩华怦然心动。李氏国际每年对整个中国的财经、影市、金融等方面都有专门的职业统计单位进行全面的观察统计,易青这话是盲目乐观还是有现实依据他是心里有数的----孙老爷子毕竟是血肉之躯,他毕竟只是电影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他大概万万想不到,几何速度增长、成熟的中国社会在若干年中能发展成这样,他再睿智,又怎么能看到自己死后的世界呢?
"师兄!"易青语带骄傲的道:"我们都在不断的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这句话地球人都在说,都快说成一句笑话了!但是就是没有人肯真正花费精力时间去开发它!所有的人都在低估中国市场,在低估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孙老师诚然是了不起的一代人杰,但是他一生的主要时间是在中国经济贫困和政治起伏昏暗的年代度过的,他对事物的判断不可避免的存在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局限性,这是任何伟人都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而且,这也丝毫无损于我们对他的崇拜和敬仰。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向老师证明,我们这样一个在嘲笑、质疑、敌意中崛起的民族在面对挑战时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我相信老师如果有知,也会为我今天的决定而骄傲,而含笑九泉!"
孔儒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终于默默的从李恩华的身边走到易青的身边来,站在易青身后,对李恩华说道:"要不...师兄,我们就再按照易青的这个方案,召集有关的专家和统计部门正式的论证一下?"
李恩华低头看了看孤零零的自己,又看了看站在对面的两位年青的容光焕发的"师弟",不禁叹着气,点了点头。
**********
(ps:今天更了八千了。看看12点前还能不能再赶一章,要是赶不及就放到明天早上更。明天还是放假在家,尽量比今天再多写一点。大家请帮忙点一下旁边的那个...对,看到没有,对红红的那几个字----"推荐月票",对了,谢谢,请多砸几张月票给我,明天也更有动力一些,哈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