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年代:梦入神机他开了挂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年代:梦入神机他开了挂》第523章亩产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早晨六点多钟,天刚蒙蒙亮。

大地大队准备去看热闹的人群,就扶老携幼的背着小书包,从四面八方奔向农场。

人群当中有老头、老太太,有中青年妇女,还有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的学生。

东风镇上的初中学校和小学校,每年秋收的时候都放农忙假。

以前放农忙假是到生产队帮着干活,挣点工分。后来包产到户了,就回家帮着自己家干活。

大地大队的大多数人家已经不种地了,学生们用不着放假回家帮着干活。

但是,东风镇的学校也不是只有大地大队的学生,还有别的大队的学生。

而且,学校的老师们也放农忙假。

不论是民办教师还是公办教师,他们的家里都有承包地,忙不过来。

学生们背着的小书包里面,装着水瓶子、毛嗑、煮鸡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小零食。

知道的、知道他们是到农场来看热闹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要去参加运动会呢!

四邻八乡的老头老太太们都来了,赵长盛和张桂香,鞠文庆和王舒婷,也不甘落后。

就连赵振东的姥爷和姥娘,也坐着赵振东的车到现场来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强烈要求来看看新生的事物。

自己家的老爷子、老太太和爸、妈,以及老丈人老丈母娘都来了。

赵振东就得费点心思了,秋天的早上还是不太暖和的,风凉。

赵振东在黄豆地的边上,弄了一个很长溜的大帐蓬,四十多米长。

帐篷嘛!前后左右都有帆布挡风的,只是前面的帆布遮挡被挑起来了,免得影响大家看热闹的视线。

帐篷里面还放了好几趟桌子和椅子。估计能坐上个百八十人。

看热闹坐着看多得劲,还能扯皮、唠嗑、磕毛嗑,不怕被风吹着了舌头。

眼前的这一片黄豆地,有八百多亩,挺老大的一大片。

田边地头上竖立着无数的红旗,还有许多大广告牌子。

“热烈庆祝和安县集体农场大丰收!”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

“颗粒归仓、不浪费一粒粮食!”

“苦干、猛干加巧干!坚决确保大丰收!”

广告牌子上面的红色大字,颇具气势。

宣传词是江长征和牛胜利想出来的,他们以前经常干这样的事情。

字是水源地保护公司的小学校长,执笔撰写的。

小学校长的书法很不错,大笔写大字,字写的漂亮还很有气势。

好!太好了!太棒了!

迟延军和小老王带领他们的队伍,一到大豆地边上,就被红旗飘飘的场面感动到了。

“快!电视台的同志们抓紧时间,开始工作吧!”

仪式是没有什么仪式的,秋收农忙时节,没有时间跟他们扯那个。

电视台的主持人手里拿着话筒,寻找有气势的宣传牌子和红旗做现场报道的背景,摄像师扛着摄像机对准了主持人,开始!

红日东升,霞光万道。

农场的五台黄豆收割机,“咔啦、咔啦”的缓缓驶出了场院,来到了田埂上。

五台玉米收割机今天派不上用场,先收黄豆,后收玉米,不然忙不过来。

苞米在地里面还能搁住几天,长得再实称一些,大豆不行,搁不住了。

从水源地保护公司抽调的五台大解放,也到达了战场。

它们的任务是配合收割机,把打下来的黄豆粒运到仓库里面去。

场面越来越宏大了,老头老太太们看得热血沸腾。这让他们回想起了他们的青春时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他们也曾经年轻来着!

一个老头发表感想:“我跟你说啊!想当年,我还是我们小队的劳动模范呢!

修梯田、挖水渠、建水库,我样样劳动都冲在前面!

那个时候啊!真的意气风发,不怕苦不怕累的!”

一个老太太附和:“可不是怎么滴!我那个时候还是铁姑娘队的铁姑娘呢!

那家伙!我们劳动的时候和男同志们展开劳动竞赛。

光着个脚丫子,踩在烂泥塘子里面,挑淤泥!是左一担、右一担,不到天黑是永不收兵!我的肩膀头子都磨破了,从不叫苦!”

老头、老太太们说的话有水分,估计是这些年看电视看多了,自动带入。

大地大队没有几块梯田,也没有什么烂泥塘子。

“好了!都别说话了!自己那点破事儿还拿出来叨咕叨咕。我当年还是生产队的小队长呢!我说了嘛?”

“你没说?你怎么没说?那你刚才说的是什么?”

老头老太太们叽叽闹闹的,准备开始抬杠斗嘴找乐儿。

有人不乐意了:“行了啊!都别说话了。人家那边都开始收割了。

叽叽闹闹的,我都没听着那边的领导喊:开始!”

实际上也没有人喊开始。五台收割机分散排列在五个地块上面,间隔几十米。

自己干自己的活儿,就是有人喊开始,他们也不可能听见。

收割机顺着地垄沟的方向,向前进。履带碾压着黑色的土地,屁股后面留下了一地的碎豆杆子。

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怎么稀奇,等到收割机上面的传送带,“哗啦、哗啦”的把黄豆粒倒进大解放的车斗里面,就稀奇了。

卧槽!

这就成了豆粒了!不用打捆、碾压、搏簸箕、扬场了!这不省老了劲了嘛!

哎呀卧槽!这一台收割机顶多少个人呐!

这回也不用担心豆子在场院上被雨淋了!

高!实在是高!

老头老太太们都感慨万千:这人呐,是鬼头哈!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

就是离得有点远啊!看得不过瘾啊!怎么办?

怎么办?有望远镜啊!

赵振东特意给他家的老爷子和老太太,还有爸、妈和老丈人、老丈母娘准备了一些望远镜,好让他们能看得清楚一点。

塑料的望远镜,便宜的很,十块钱一个。

赵振东很大方,不但给自己家的人都准备了一个望远镜,还给坐在帐篷里面的老头和老太太,一个人送了一个。

拨一毛而利天下,何乐而不为。十块钱一个的望远镜,把老头老太太们打发的透乐!

老头老太太们看热闹,看得兴高采烈的。

迟延军和小老王他们也看热闹,还看门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车又一车的黄豆粒被运到了仓库去。

迟延军意味深长的眼神瞅了小老王一眼,“老王,你说这片地能打出来多少斤大豆?”

小老王笑了,他知道迟延军问的是什么意思。

迟延军想问的是亩产,一亩地能打多少斤大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