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太平记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太平记》天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天王

外来意识形态的中国化

话说当ri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於路投奔人,不想今ri却在这里撞见。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

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发赍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天王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卖买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在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ri在此见你。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妇二人正没个亲眷,今ri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ri又来相请;因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上面这段文字,大家按说应该都有印象。虽不知今天怎样,但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还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在天王那个绝大多数人都没搞清飞雪连天shè白鹿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年纪里,林教头鲁提辖,还有那一马当先的冯婉贞,才是可以让男生们血为之沸的形象。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地方,叫天王堂,从原文看,这是个好差使,每天只要打扫一下卫生,虽然比有钱财可用的草料场要差一些,但至少清闲。

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清楚,这个天王堂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呢

手头有一本宋人所撰的嘉定赤城志,列举当地香火丛林,累累千种。其中,把天王堂编入祠庙,与之并列的计十七种,分别是城隍庙灵佑信助侯祠三台星祠二官堂元应善利真人祠武烈帝庙佑正庙大固山庙小固山庙郑户曹祠义灵庙东岳行宫灵康行祠祠山广惠行祠王愿灵观王行祠平园土地庙和悟真桥土地庙,从名字来看,都是道祠。

严格说起来,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y祀,也算不上正宗的道家,最多是个广义的道祠,但至少,绝对攀不上佛家。

另外,从明清时的记载来看,大致也是如此。如祝允明所作的前闻纪中提到苏州天王堂时,是这样说的。

天王堂土地:姑苏阖闾子城之濠股,有东西二天王堂,其西堂东庑有土地祠,神貌甚类太祖皇帝。相传张氏僭据ri,有道者潜塑此像,意谓此土地当属太祖云耳。道者失其名,盖异人也。或曰偶肖圣容,初无道者事。

另外某本反映明人世情的嗯,算是广义的谴责吧,也很巧的提供了一个旁证,表明这个天王堂是道家的地头。

天启末年,忽然有个道人打扮的人,来到阊门。初然借寓虎丘,後来在城内雍熙寺,东天王堂,各处游荡。自称为憨道人。

综合以上记录,似乎可以说,天王堂应该被划入在道家香火的范围里。不过,问题又冒出来了,有庙便有神天王堂,供得是那路神仙

考吾国经典,天王二字,汉前不存,是和佛教一齐输入中国的外来词,道家一部神仙谱庞杂无算,上追三皇,下及鸡犬,里面有不知多少人物,但翻来翻去,却还真没有以天王为号的。

那位说了,神仙谱没有,可不等于就没有,陷空山无底洞地涌夫人的干爹,曾任降魔大元帅,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擒拿妖神的那位托塔李天王,可不就是个天王么

这个倒也是。

托塔李天王,讳上李下靖,说起来,正是吾国宗教抬举名人入伙,张大声势的典型之一。

在中国人的眼中,神与人的界线,大抵是模糊不清的。一方面,人只要修持有道,就有机会飞升成仙,甚至只要是跟对了修持有道的老爷,都可能跟着升天,另一方面,笃信聪明正直谓之神,那些聪明优秀强大,特别是真正在民间有着良好口碑的强者智士们,总是会很容易被神格化,送入神域,比如被加上了六个小弟和一只狗的李二郎,比如名列十殿阎王的黑脸包公李靖,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历史上的李靖,南平萧辅,北破狼骑,西定吐谷浑,军功累累,号称有唐第一,封卫国公,当时便有种种关于他的传闻,如他曾代龙王行雨曾在西岳祈神曾识虬髯曾遇红拂等等,在唐传奇中颇有出镜率,而至迟到两宋时候,各地就已有了奉其为神的庙祀,如山西风雨神庙,即明言其神唐卫公李靖。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天王堂供得就是托塔李天王,也就是神格化的李靖,是道系香火中的一支

很遗憾,还是不行。

一方面,这样的记载并没有证明天王堂里面供得就是李天王,只能证明他的确有被人当神供,另一方面,同样是宋书,我们也能查到这样的记载:

黎州通望县,有销樟院,在县西一百步。内有天王堂。前古柏树。下有大池。池南有娑罗绵树,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后生叶。其花盛夏方开。谢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其花蕊有绵,谓之娑罗棉。善政郁茂,违时枯凋。古老相传云:是肉齿和尚住持之灵迹也。

从这个记载来看,天王堂又似乎是佛家的产业,当然,这个倒也可以解释过来,毕竟,天王殿是佛寺的标准配置,一个笔误,把殿错记为堂,也是很合理的事情。但不管怎样,至少总说明在著作者或是传抄者的心中,是以天王堂属佛门的。

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些有可以为最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信仰的理念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之前,我在端午里曾经写过一段文字,将之移用在这里,我觉得,也完全合适年复一年下来,到最后,在乡野间悄悄流传的涓滴细流,更汇成了强力的江河,倒卷回庙堂之上,开始涤洗着文士们的记忆。这是天王堂的复生,却不是毗沙门的复生,由盛而衰,自死转生,天王堂经已脱胎换骨,终焉被完全的中国化。

一些特征xg的东西仍然保留,比如手中的宝塔,仍然在握,并丰富出了七层玲珑等等特征,但又有所中国化,比如宝塔上供奉的释伽牟尼像已不见,比如手中的三叉戟被悄悄改造成了中国猎户习用的虎叉,再到后来,更又变成了武将所用的方天画戟。

外形的中国化,自然也伴随着身份的中国化,既然传说中没有对应的这样一位军神,正不妨将那些聪明正直的逝者抬举上位,李靖作为有唐一代的第一战神,功高而能终考福,更本来就有着众多神迹传说,至此牵强附会,终于变成了托塔李天王。

李靖的天王化,应该说只是偶然,但天王的中国化,却是一个必然,如果不是他的话,那么也必定会有其它的秦天王罗天王甚至是赵天王张天王出现

李靖本为唐臣,纵列仙班,也断不会西奉胡佛,很自然的,随着天王的李靖化,各地天王堂也就悄悄落入道门手中。

同时被收编的,还有毗沙门比较有出息的两个儿子。

三子那宅,是走得最快的,严格来说,对他的改造收编,还在乃父之前,据五灯会元所载,早在两宋年间,已有多条与其相关的记载,这里略举数条:

那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如何是那吒本来身

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八臂那吒冷眼窥

一句绝言诠,那吒擎铁柱

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虽然这里所著都是佛家语,但这些,却都不是原始那宅传说的部分,而是由中国僧人丰富出来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三首八臂的印度神形象向三头六臂的中国神形象过度,可以看到析骨肉的原创剧情,可以看到忿怒这一新的特sè等等。

要知道,五灯会元是禅宗早期的重要行状,禅宗是什么是被中国知识分子充分改造后的佛教,是佛门全盘接受三教同源的产物,都不能说是有中国特sè的佛教体系,根本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国特sè佛教体系,在这样一本书中记录下那宅传说逐步变形的过程,实在有着很丰富的象征意义。

那宅与父亲一并被收编,名号上加了两张嘴,叫哪吒,封三坛海会之神,待奉灵宵殿前,并随着吒字辈又添了两个兄长,曰金吒曰木吒,名字是完全的中国化,行动上倒还不忘本,分投菩萨修行,不过天宫仍然有权直接调度大致上,可以算是道教系统在佛教系统里的交流干部或者是委培的后备干部吧。

那位又问了,等等,什么叫添了,人家本来就是行三,有两个哥哥好不好

这个您看那位独健独二爷,和木吒有什么地方象的

金木之名,显然是为了因应于三太子的名号而强行加上,这也是一个证明,证明将三太子中国化的只能是民间信仰,是一些基本没有佛教原始知识,不知道他二哥自有堂口的百姓。

不过呢,在汉化的过程中,独健的待遇比那宅确实要差一点,那宅只是加了两张嘴,可到独健这里,除了养宠之外,什么都没留下。

话说,行二养宠这两点提示加在一起,您能想起什么么

想不起哇,那,再来三只眼

您猜对了,就是他,天界诸神中最常被当反面人物提出来说事的三只眼,二郎显圣真君又名昭惠灵显二郎是也

当然,二郎神的传说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应该说主要还是中国本土化所造的民间神,但一般认为,哮天犬的形象是由独健的金鼠逐渐演变而来,三尖两刃刀也和三叉戟有关,至于他额头上的三只眼,更是典型的南亚次大陆古神话的形象。

有关业务都被收编,塔叉儿子都没了,毗沙门也就不是毗沙门了,回头想想,怎么办一看,哟,那三个兄弟还在那等着呐。

话说,四天王的情谊确实不错,那三个天王眼看他风光数百年,起高楼,作歌舞,再到楼塌了,末了一挥手,啥也别说了,回来就中

话说,那时候,曾经的毗沙门,现在的多闻天王,眼泪准流得岗岗的兄弟就是兄弟啊

猛一退下来,还是有点不习惯,本来多闻天王多么阔绰前呼后拥不说,还专门有人打幡幢,现在跟班是没了,可这幡幢还有点舍不得,怎么办,自己打着呗

不过,认识幡幢的毕竟是少数,时间一长,顺着这个形状,慢慢就给改成了雨伞,跟着,更索xg安上了一个完全道化的名字,叫混元珍珠伞。之后,民间更重新作出铨释,以伞取雨,合东方宝剑之锋,南方琵琶之调,北方蛇貂之顺,名之为风调雨顺。至此,对四大天王的本土化终于完成,毗沙门也终于忘尽前尘,安安心心当起了泯然众神矣的多闻天王。

不过呢,有时还难免有点疙瘩,比如到什么封神演义之类的大型演出任务里面露脸时,看看对面恶狠狠打过来的什么人偶什么三只眼,再想想当年这个,这口气真是不太好顺啊

孔璋破题于西元二零零七年七月

补完于西元二零零八年九月

书网.t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